近日,淄川农商银行小屯分理处成功堵截一起冒充亲友的电信网络诈骗,帮助客户挽回5万元经济损失,守住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一、案例经过
5月9日上午10点,客户吴女士走进淄川农商银行小屯分理处营业厅,前来咨询其手机银行人脸识别不通过的问题,大堂经理协助吴女士通过客服连线成功登录手机银行。半小时后,吴女士再次折返营业厅要求调高其账户的非柜面限额,网点工作人员询问其调额用途,吴女士告知是购车需要。由于在此期间吴女士多次通过微信联系一网友,这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立即将相关情况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在向吴女士了解其转账金额及用途时,吴女士又表示需要转账5万多元,用途为还款。她表示对方之前在她生病时帮助过她,所以现在要还人家钱。在办理业务期间,吴女士一直与对方联系,并透露曾在对方指导下办理账户提额、开通云证通等业务,该行工作人员综合研判吴女士可能正在遭受电信诈骗,于是立即停止为其办理业务,向吴女士详细讲解了最近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和案例,随后陪同吴女士一同前往派出所核实情况。
5月10日,客户吴女士携带锦旗来到该行营业网点,对该行工作人员深表感激:“多亏了咱们淄川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帮我识别骗局、处理问题,要不是他们帮忙,我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早就被骗光了!”
二、风险特征
(一)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薄弱。诈骗分子盗用朋友的微信号,冒用其身份要求客户向其指定账户进行汇款,客户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较为薄弱,在未核实朋友是否为本人的情况下,就到营业网点办理汇款业务。
(二)指导“被受骗”人员应对银行尽职调查。因被骗人对转账交易详情缺乏了解,诈骗分子往往通过电话、远程语音、应对话术、代接电话等形式,指导或代替被骗人应对银行工作人员尽职调查工作。
三、案例启示
(一)严格对客户尽职调查。营业网点工作人员要按照“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在为客户提供便利化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客户身份、开户目的、汇款用途等进行多方面询问核实,确认客户的实际需求。
(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网点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异常业务交易特征,对于系统拦截交易、“指导”业务办理、异常紧急交易等可疑特征要保持高度敏感性。在日常业务办理过程中要多询问、多观察,及时发现并劝阻高风险行为,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资金安全。
(三)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及时了解研究不法分子新型作案手段,及时向客户开展反诈宣传,提高公众的识别能力。在办理账户转账、密码和资金安全等业务时,要增强职业敏感性,及时向客户做好风险提示。
淄博市银行业协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