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高风险行业,不仅要面对来自外部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还有来自内部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为了防范内部风险,银行不断制定完善各种内控制度,几乎每发生一次重大内部案件,银行自身和监管部门都会亡羊补牢,制定更加严密的内控制度。但是,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涵盖所有方面,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改变,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近年来,发生在银行内部的大案要案层出不穷,防不胜防,触目惊心。其中一项主要原因,就是作案人员思想滑坡,人为突破制度约束或者钻制度缝隙造成的。因此,只有首先加强从业者的道德规范建设,提高道德品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银行的内控能力,遏制内部案件的发生。
一、当前银行业道德规范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有银行的经营转型和股份制银行的设立以及金融市场的开放,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对经营业绩和指标的考核成为重中之重。而经营业绩的好坏,与管理者自身的水平密切相关。一些银行在人才使用和管理方面唯业绩马首是瞻,忽略道德考量,从而为内部案件的发生埋下隐患.
一是在人才使用上重能力轻人品。在同样的外部环境下,人的能力是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为了竞争市场,银行管理者往往把一些社交面广、活动能力强的员工安排到市场竞争性较强的岗位。至于员工的道德品质如何,则考虑甚少。这样就使一些崇尚马基雅维利主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员工走上关键岗位。而某些银行领导则公开宣称:“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要能完成指标,就是好员工。这样上下一拍即合,某些员工初期的一些违规行为被漂亮的数字掩盖,以至于积重难返,酿成大案要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原行长陶礼明,一度被称为能人,但是这位能人行长却先后8次超发凭证式国债,累计超发国债共计4.2亿多元,超发国债资金中的3.436亿元,被其陆续转出为私人牟利。
二是在人员管理上重业务轻思想。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和金融创新发展,各种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银行员工必须要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跟上形势发展。一些银行为了培训员工,建立了专门的培训体系、培训场所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利用班前班后节假日把各种培训安排得紧凑饱满,使员工疲于应付。而随着社会环境和风气改变,银行员工的思想也在改变,一些原本思想稳定、品质优秀的员工可能受各种思潮冲击而发生变质,而一些本来就存在道德瑕疵的员工,则可能变本加厉。“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同步开展各种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员工的业务能力越强,发生突破内控制度约束案件的可能性越大。邮储银行甘肃分行武威文昌路支行原行长违法违规办理套取票据资金、非法套取挪用理财资金30亿元,就是利用对内部流程的熟悉,突破审核环节作案的。
三是在业务考核上重数量轻质量。现在银行业普遍实行绩效考核办法,将员工的个人收入与业绩挂钩。为了增加收入,员工千方百计提高业绩,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而银行在绩效考核中,往往只注重当期指标数字,对数字背后的质量则缺乏足够的分析关注。特别在信贷领域,有的员工为了完成任务,不惜将一些低信用客户进行包装造假,甚至内外勾结骗贷。浦发银行成都分行长期“零不良”,一直是行内标杆。但其背后却是为了追求业绩考核在总行的排名,采取弄虚作假、炮制业绩的不当手段,粉饰报表、虚增利润。为掩盖不良贷款,通过编造虚假用途、分拆授信、越权审批等手法,违规办理信贷、同业、理财、信用证和保理等业务,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
二、道德规范建设对提高内控能力的重要意义。
任何制度都是人为设计的,而且是基于某种经验或案例总结的补救措施,是对现有条件下行业行为的约束,无论看似多么完善,都不可能覆盖所有行业行为,而且必然滞后于业务发展变化。再完善的内控制度,也不可能让管理者高枕无忧。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和业务发展,当某种可能突破制度约束的契机出现时,从业者的个人素质和道德水平,就成为是否发生案件的决定性因素。
(一)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自觉遵守制度。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强调道德教化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人遵章守法意识。一个人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就会有较高的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自觉遵守家庭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德,谨言慎行。而道德约束的范围远大于制度,因此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既然能够不违反道德,自然不会主动违反制度。
(二)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自觉抵制外部诱惑。道德品质良好的人,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坚守自己的行为准则,不受外界干扰。即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银行员工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大额现金,经手大额资金流动,这无疑是一种诱惑。不仅如此,由于银行员工掌握一定的权力或工作便利,往往成为社会上不法分子拉拢腐蚀的对象。事实上银行许多内部案件,都是由于员工抵制不住诱惑造成的。2000年1月20日,建设银行贵州瑞安萃塍分理处副主任金立成,面对客户存入的123万元现金,心生歹念,采用虚假入账方式欺骗客户,将款项存入自己个人账户后潜逃。但是同样面对诱惑,道德品质良好的人能够清醒认识利害,分析得失,自觉抵制诱惑。
(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自觉维护集体利益。一个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不仅自身遵守一切社会公德和秩序,而且以为天下正义为己任,勇于维护社会公德和秩序。这种行为表现在大的方面就是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像文天祥、史可法等民族英雄;表现在小的方面就是维护所在集体的利益。对银行员工来说,则是一方面能够自觉抵制外部欺诈等风险,另一方面,对银行员工内部作案也会积极予以抵制。
三、如何用道德规范建设促进内控建设。
(一)严格把好人员入口关。人是管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难控制的因素。对防范风险来说,在客观环境一定的情况下,关键人员的素质不同,产生风险的概率大不相同。在一些关键岗位,选对人比单纯完善制度更重要。笔者所在的基层行,公章管理曾长期处于单人保管和手工用印状态(笔者也曾长期保管公章),但从未出现私自用印和违规用印情况。因为历届管理者在选调印章保管人员时,十分慎重,往往是经过多方考察听取多方意见后才确定人选。在笔者前后的几名印章保管员,虽然谈不上道德崇高,但是明辨是非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二)建立完善道德考评体系。现在银行对员工的考核,一般以经营业绩考核为主,而对员工的思想行为表现关注较少或考核流于形式,甚至以良好指标掩盖日常行为中的不良表现。员工发生违规违纪案件,一般不会是偶然的,总会在日常工作及8小时以外有异常表现,因此密切关注关键岗位员工的日常行为,有利于防范道德风险。关注内容除日常工作纪律、积极性、工作质量等指标外,还应关注员工的征信记录、日常生活缴费情况、社会交往情况、家庭关系情况等,并建立专属员工道德评价档案,为选人用人提供参考依据。
(三)量德使用人才。人无完人,一个有才能的人可能在道德上存在瑕疵。因此在人才使用上不能一概而论,既不能对缺点视而不见,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根据其能力和品质合理使用。三国时期,曹操善于根据一个人的能力和品质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他的才能,从而实现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对有德有才之人,应做到大胆使用;对有才无德之人,应谨慎使用;对无才无德之人,坚决不用。
四、加强道德规范建设的主要途径。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目标是“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其中,不敢腐是一种心理活动,要依靠党纪国法的惩治和震慑作用,形成不敢腐的畏惧心理;不能腐是一种行为制约,要依靠权力的制衡和制度约束,消除产生腐败的客观条件;不想腐是一种思想认识,要依靠教育和自律,提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形成不想腐的主观愿望。三者之中,不想腐是第一位的,是反腐败的最高境界,也是难度最大的要求。对银行员工来说,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不想违规是第一位的,必须对员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一)加强员工个人修养。良好的个人修养首先是由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的,其次是学校教育,最后是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巩固和提升,没有良好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成果就会逐渐弱化甚至被取代。近年来,许多落马贪官原本品质优秀,并且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但是在不良社会风气的熏陶下,逐渐变质。银行员工的所在机构必须要承担起对员工进行道德修养教育的职能,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三观。中国历来重视对个人修养的培养,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个人修养元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日三省吾身”等,教育培训部门应充分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对员工的个人品行、价值追求持续进行教育,培养高尚人格。
(二)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历史上不乏各类英雄楷模,但是,伟大崇高的英模人物,由于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对人的示范引导作用反而有限。因此应结合实际,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事迹教育员工,激励员工。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组织员工学习“感动中国”、“时代楷模”等先进人物事迹;一方面,银行应建立内部评价体系,对遵章守纪、热心公益、见义勇为等行为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开展道德模范评比活动,树立典型人物,用员工身边的人物教育员工、引导员工。
(三)注重家庭美德培养。家庭美德是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秩序和氛围不仅有利于提升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而且能对家庭成员进行有效监督约束。古人说“妻贤夫祸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银行应通过开展模范家庭评比和展示,鼓励员工做好丈夫、好妻子、好子女、好父母、好邻居,培养员工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兄友弟恭、睦邻友好的良好品质,以和谐纯净的家庭氛围,净化员工的思想境界,强化遵章守纪意识。
(四)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良好的社会公德是对公共秩序的尊重和遵守,是在社会实践中养成的。银行应励员工参加社会活动,特别是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社会各界志愿者组织越来越多,相对普通大众,志愿者群体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水平。参与志愿服务,一方面能够通过社会实践,强化个人的道德自律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成员间的相互感染,提升思想境界。但目前银行员工参与志愿服务,多为自发和随机的,没有形成常态化和普及化,示范和带动效应不明显。银行应组织员工通过参与社会志愿组织和成立内部志愿组织,定期参与非金融志愿服务活动,如参与维护交通秩序、道路救援、扶贫、支教等,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净化心灵,培养良好社会公德。
(郭天民)
淄博市银行业协会微信